考研培训

22长理新传 418分第9名跨考上岸,学姐超详细的全程考研规划!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我基本是全脱产在家考研,大概从去年三月份决定跨考,到四月份正式开始复习,同时因为是跨专业的原因,对自己很不自信,所以找了很多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来看,对前期指明方向和后期自己做规划有很大帮助。一下会按照政治、英语、专业课、复习建议的顺序来分享我的考研经历。

政治

我觉得政治复习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是选择老师。

选对了老师真的能给你省下很多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像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考研、考研、考研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三个老师各有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第二是课程学习和笔记辅助。

政治课程的课时很多,到了重点章节(例如毛中特之类的章节)每节课的时长也会很长,所以只听一遍就能完全记住和理解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我的建议是:听两遍(听完一遍之后再听一遍),一遍原速,用来理解知识点;一遍倍速,用来巩固知识点。

我这么一说可能有的学弟学妹们又有新的问题了:“一遍记不住,两遍我也记不住啊!”,这就涉及到我所说的笔记辅助了。

对于自己记不住的、老师上课对知识点的补充、包括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方法,一切能帮助你记忆和理解的笔记都可以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三点是题目练习。

不管你是自己复习也好还是跟着老师复习也好,我都非常建议去买一套练习题,练习题我比较推荐考研的1000题和考研老师的优题库。通过题目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养成做题习惯、掌握做题方法,一举三四五六七八得。

相信看过以前考研经验贴的学弟学妹们都看过类似“政治在最后两个月开始完全没问题”这样的话,不是说没有道理,但我觉得要因人而异。

我个人认为,政治是逻辑性+机械记忆相结合的科目,所以对于文科生或者一些文科基础比较好、逻辑清晰的学弟学妹来说,可能相对而言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稍微晚一点开始其实影响不大。

但是众所周知,文科是一个平时积累>临时抱佛脚的科目,尤其是政治这门科目在考研公共课上也开始逐渐内卷,就从今年的政治题目和分数线来看,与往年对比,政治分数普遍上涨,题目难度也再创新高。

因此我觉得对于政治,首先应该端正态度,英语也是一样,不要小看公共课。

最后说一下我的复习时间规划。仅供参考,不要照搬

4-5月

每天跟着考研老师的强化班,听1-2节课(一个视频算一节课),包括做笔记那些时间大概在1.5-2h左右(因为不开倍速所以会稍微有一点慢),然后听完一个章节,比如听完马哲第一章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就会做一章练习题,然后进行错题整理,并标记错题。一天的政治任务就完成了。

6-9月

这时候已经拥有了一本完整的笔记并且基本熟悉教材,准备开始加强记忆查漏补缺。我的做法是,对照笔迹,用1.5倍速从头开始看网课,重点的知识点标记,熟知。碰到自己忘记或者很不清楚的地方就用正常速度看(像我数学不怎么好,脑子不太灵光的,对于政经这一块是真的很头疼)。完成所有练习题的一刷。

10-11月

这时候对教材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个阶段我开始了练习题二刷。因为同一套题我会做两遍,每一遍都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所以第一遍全部做完,你就可以收获一本全是错题的习题书,然后就可以进行错题二刷。

这个时候还错了的题目或者有一点不确定,是靠你自己小聪明猜对了的题目一定不要放过,去教材或者笔记里面找,然后把页码标注在题目旁边,然后去反复看加深印象。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查漏补缺,通过二刷错题-对照知识点这一方法可以很快速有效的帮助你找到知识漏洞,尤其是要注意那种第一次错了第二次接着错的,这可能就是你存在一些思维定势,不单单是知识点的问题,要格外注意。

还要注意一下老师有没有出时政课,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看。选择题中不管单选还是多选最后两题都是时政题,在论述题中也会出现。要引起重视。

12月

这一阶段已经开始全力冲刺了,政治主要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刷题,二是背书。

首先说刷题。

这时候各个政治老师都会出版各种测试卷模拟卷,像肖四肖八、考研六套卷这些,这时候你就要开始刷这些冲刺卷,同样的方法刷题,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可以不二刷,但是一定要进行错题整理。

接着来说背书。

这一定是考研政治生涯中最痛苦但也最重要的阶段。可以在自己脑子记忆里最好的时候选择背书,每天给自己做分解规划,比如一天背一个小时或者一天背一章这样。

英语

英语其实说实话是我不太花时间的科目,毕竟还是有一点老本可以吃,这里就说一下复习重点趴和我的复习时间安排。

新传考的是英语二,与英语一相比,文章以及词汇确实简单了不少,也没有什么长难句,是那种能够很好看懂的,是不是觉得安心多了?想得美。

如果说英语一是一个看起来就很不好相处的古板教导主任,那么英语二我觉得就是对谁都笑眯眯但其实一肚子坏水的笑面虎。

它文章简单的背后是题干深深的坑。我第一次做英语二的阅读,简直不敢相信,被英语一阅读折磨的内心狂喜“这不是初中英语水平嘛!”,然后我做的飞快,结果一对答案…完啦,芭比Q啦:)。

然后我分析了之后整个就是一个后悔,英语二题目会设陷阱,然后会考得很细,需要你能够快速找到关键句并且理解,总之觉得英语二简单就不认真千万打咩!

英语的重点趴相信大家都知道是阅读,毕竟分多题多占比大,得阅读者的天下。所以阅读是一开始就要练习,并且要认真对待的。

尤其是往届真题,非常有利用价值!十分重要!做完题目也要像其他科目一样做错题整理,并且分析原因,甚至可以总结一些常见的出题套路,陷阱模式这些,可以多去看看学霸大佬们整理出来的这些,然后结合自己情况使用,不要照抄!毕竟那是人家的经验和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还有就是单词。

单词你可以选择用app来记也可以选择买单词书,全凭个人喜好,只要你能记住一切都OK。

我是一直用的墨墨单词,因为它是根据遗忘曲线来规划的,所以长期使用下来效果会非常好。每天记得单词也不用很多,什么一天四五百,每天背三遍,听起来就吓人,一天200不间断坚持到考研肯定没问题。

当然这个要因人而异,还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时间安排如下

每天早上起床或者晚上睡前几单词,每天200雷打不动

4-5月

单词+英语长难句练习+英语一阅读。

这里详细说一下英语长难句练习,因为对于长难句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有说很重要的,也有说浪费时间的。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吧,我认为长难句练习是有必要并且对英语二的阅读也是有帮助的。

长难句,顾名思义是指又长又难的句子,他为什么难?因为它的结构复杂,你想想,你这么难的句子都能看懂了,英语二的短句你还分析不出来?同时还能巩固语法知识,一举两得。

那为什么有人说他浪费时间呢,我觉得是因为用错了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它再怎么重要能比得上专业课么?那肯定是不行的,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如果在英语上面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你哪里有其他时间精力分给专业课呢?那些花大量时间精力死磕英语长难句一天搞几个小时的做法显然不靠谱。

所以我的建议是,每天选择2-3句英语长难句(最好是英语一里面的句子,也可以直接买那种真题手译本,翻译的同时还能记下单词),然后翻译分析,就够了!不要再多搞了,搞多了你的脑子它也记不住这么多。

然后练到什么样子可以停呢?大概是你已经可以流畅的翻译,并且没什么生词的时候。到后面你就每天做个两三句英语二的句子翻译保持手感就差不多了。

4-5月份因为时间还早,所以我先是从英语一的真题开始练习的,一天做一篇阅读,然后分析就够了。

6-9月

这个阶段开始英语二真题练习,也是每天一篇阅读。然后保持记单词。

10-11月

十月份就可以开始翻译和新题型练习,因为这两个加起来比较少,而且一直在做长难句练习,所以我会把这个放在一起练习,同样是每天一篇(一年的真题有一篇新题型一篇翻译,两个加在一起算一篇)

12月

开始总结和背诵作文模版,最好是自己总结,但如果你是在基础不好,也可以去买一本作文书,参考一下里面的作文模版然后修改一下,因为太重的模版痕迹考场上是拿不到高分的。然后就是每天一篇完形填空+总结。

完形填空是我的弱点,所以到后面冲刺阶段我基本上天天磕完型。(搞笑的是有一次因为题做不出来,男朋友怎么讲我都不能理解,然后急的在图书馆崩溃大哭)

专业课

这里我就没有把334和440分开


了,因为长理的考试大纲里面两门的教材是有重叠的,先来看一下2022年考试大纲要求:

334:

440:

可以发现,长理的教材其实并不算多,而且都比较偏向基础一点,并且在正式的考试中,确实很看基础,所以基础一定要打牢,专业课教材多看、多背、多想。

因为我是跨考生,专业知识和理论框架基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是一塌糊涂,在花了很多工夫整理完专业课框架之后再来看专业课,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所以不管你是不是跨考生,我都建议先掌握一定知识点后构建知识框架,这样不仅对于前期理解还是后期背书都很有帮助,或直接跟咱云潇长理全程班,那不管是逻辑梳理还是复习规划就都不用自己操心了,直接一整个安排好!

给大家参考一下我的专业课复习时间规划:

4-5月

这一个月基本上都是在看教材,我的看书速度是一个星期左右能够看完一本,算比较快的,同时因为是跨考,我在看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之前先去看了李彬老师的《传播学导论》,给我的传播学理论学习打开了大门。

6-8月

这时候所有教材我都已经看了一遍,但能记住的真的很少,基本上就是问我:“5W”是什么?我能知道我看到过,书上出现了,但是我记不住也说不出来。所以这一阶段加强加深记忆是重点,对于这一点我用到的方法是重复阅读教材+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并在书中标注的方法。

算下来我完整的通读教材,至少在6遍以上,还有一些七七八八零零散散的也记不清了。长理比较重基础,所以我会抓着教材不停的看,并且同时补充一些自己的理解以及有关该知识点的案例。

9-10月

这两个月我就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整理笔记然后反复背诵。我是将所有的书上我标记出来的课后习题+我补充的案例+重点章节用文档敲出来,然后整理成一本笔记,然后每天背诵1-2章。

我是自己按照遗忘曲线规划背诵内容的,最开始背真的很慢,记不住,我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能背完一章,我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概在10h,其中有一半多都是在背专业课。

11-12月

这个时候差不多整理出来的


笔记也背的差不多了,在冲刺阶段我又重新回归教材,同时持续关注热点话题、媒介理论嬗变等等一些拓展知识。回归教材之后就又是新一轮背书,从头开始查漏补缺,一直到考前。

因为是跨考生,所以从决定考新传一直到我考完初试,我都有在不断练习实务。毕竟实务这一块在长理的专业课中间分数占比是相当大的,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而且对于跨专业的宝子们来说,实务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以消息改写为例,如果你要改写一篇消息,从标题到思路都与你以前写过的文字有很大的区别,我最开始拿到一篇消息,抓耳挠腮半小时都憋不出一个字,根本无从下笔。

实务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前期只要每周写个3、4篇就完全ok了,如果手感好的话减少到每周2篇保持手感也没问题。而且重要的是,写完之后建议一定要去找人帮你批改,可以找到本校的学长学姐或者老师都可以。

比如我是找的云潇的西瓜学姐,学姐批改巨详细,人也超奈斯!能一阵见血的指出你的问题,让你有针对的进行修改,等批改完之后你再认真复盘总结,这样才不浪费一篇实务。

最后基于我自己的备考经历,我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复习建议

首先不要怕难,保持心态平和。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在我学传播学的时候,因为传播学理论很多,对第一次接触新传的我来说,看《传播学教程》的难度不亚于让我去做三角函数,具体一点就是,每个字你都认识,但是他们合在一起你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完这本书瞬间阿巴阿巴毫不夸张。

虽说看不懂,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磕下来了,这种时候,尤其是跨考的宝子们心态一定要好。

看不懂没关系啊,一遍不懂我看两遍,两遍不行我看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遍总能看懂了吧!所以,不管怎样,咬咬牙坚持住!然后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急躁。

对于考研心态应该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可怕,虽然我也崩溃大哭过,变得有些敏感脆弱,但这都是正常的,因为你在做一件会改变你一生的大事,在天将降大任的过程中,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遇到心态不稳的情况,就停下来放松放松


,调整好心态再继续往前走。

其次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锻炼。

考研是持久战,所以一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平时适当的做一些锻炼和拉伸,饭后和家人同学散散步,或者打打篮球,跳跳减脂操都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能有最大的学习效率。

再次是要劳逸结合,适当放松。

可能有的宝子们会对考研er的生活有误解,觉得他们好像一天24小时,每一分钟都在学习(当然不排除一些卷王爸爸们,但咱就是说可以但没必要)。其实不是的,你这样的想法非常的危险啊,有这样想法的千万打咩!

考研其实不是说你一天24小时出去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要学习,这样子搞上两个月,别说是我们普通人了,爱因斯坦来了都顶不住哇,劳逸结合才能让学习效率达到最高,才能长时间作战。

像比如我和我的姐妹,我们基本上是一周就要出去放松一次,哪怕就在一起吃一顿饭,爬一爬山都会让你感觉轻松很多,毕竟弦绷得太紧并不会变长,而是会断掉。

最后保持节奏,拒绝内卷!!!

说到这个我真的是深有感触,跨考生的通病就是觉得自己不如其他非跨考生,整个就是带书考试—我直接开卷:)我每次看到群里的小伙伴出口成章一个比一个厉害知道的一个不一个多的时候,我真的蚌埠住了,开始疯狂焦虑。

其实不是的,你只要保持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的来,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你管人家怎么卷你,他卷任他卷,分数出来你把他看傻眼!

以上,祝愿所有2023的准研究生们一战成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培训班排行榜 - 考研培训 > 22长理新传 418分第9名跨考上岸,学姐超详细的全程考研规划!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